被低估的“上海新抽象”(二)|上海嘉禾首屆冬拍
2021-12-21 13:35:14
上海嘉禾現當代藝術部門,秉承公司發展宗旨,深挖上海抽象藝術,本著立足本土,展望國際,發掘更多特色藝術價值低洼版塊。從2021年春拍開始推出“上海新抽象”專題,此次為第二期,希望切實推動上海抽象藝術發展,望廣大藏家關注。
--- 摘錄《百年抽象 - 上海抽象藝術 40 年風雨錄》
“上海抽象是中國現代主義藝術的發源地,”
“上海是中國抽象藝術之都?!?/span>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決瀾社”橫空出世,以力挽狂瀾的勇氣, 開辟了中國現代主義藝術。從海外歸國的上海畫家吳大羽和他的學生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等人,后來成為華人世界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抽象藝術家,成為上海抽象藝術的精神坐標。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中國現代藝術剛剛春江水暖,具有海派文化傳統的上海已經出現了第一批抽象畫家和抽象畫展。上海 70 年代下半期與 80 年代初的實驗藝術中,抽象藝術已經成為上海美術的流行趨勢而影響了整個 80 年代 。90 年代, 物質化大潮襲擊中國大地,上海抽象畫家群體卻處變不驚,堅守抽象藝術,無論是抽象畫家的數量還是展覽的數量、質量,都在全國遙遙領先。眾望所歸,上海在全國獲得“抽象藝術之 都”的稱號。
抽象藝術,作為個人創作,建樹的只是一種藝術風格;作為群體現象和活動,就成為藝術文化,影響全社會并肩負一個時代的文化使命。進入 21 世紀,上海的抽象畫家群體不僅在創作上保持一貫的獨立自由,也肩負抽象藝術文化建樹與推廣的責任。在抽象藝術的理論研究、教育實踐、文化推廣和市場培育等多方面,齊頭并進,使得“抽象藝術之都”的榮譽稱號更加名副其實。

上世紀 30 年代,決瀾社成員合影

決瀾社會刊

1933年第二屆畫展橫幅

1934第三屆畫展海報
與具象繪畫一樣,抽象繪畫作為繪畫的一種表現方式,在世界范圍內早已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接受與喜愛。
自 85 新潮之后,中國的現、當代藝術逐漸呈現出了以北京為代表的政治波普藝術、以四川為代表的人文關懷藝術、以及以上海為代表的新抽象藝術潮流。北 京與四川的藝術板塊早已被學界與藏家所熟知,而上海的抽象藝術板塊無疑是 一塊有待認識與挖掘的寶藏。為此我們擬挑選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整體推出“上海新抽象”板塊概念,以此來推動海內外收藏市場對于上海新抽象藝術的了解。
一、上海新抽象板塊的歷史文化背景
作為中國經濟與文化最重要的開放性城市,上海歷來是中外文化交融的大舞臺,中國早期的油畫、早期的現代主義藝術均誕生于上海。改革開放以來,上海以更開放的姿態接納著世界當代的新觀念、新文化、新藝術、新技術......而具有當代都市文明特質、注重個人內心情感表達的抽象繪畫形式,則更多的為上海的藝術家們所接受,并逐漸成為了這座城市具有標志性的主要當代藝術形態。上海抽象藝術家“群體”的出現,既是中國工業化、都市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又是一種文化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所導致,更是當代視覺文化發展演變的必然。同時,處在中國特殊文化語境下的當代抽象藝術,仍然具有巨大的存在價值和文化上的認知意義。
二、代表性藝術家
在整個 30 多年的上海新抽象藝術運動的歷程中,上海的抽象藝術展覽與活動層出不窮,并出現了上海抽象畫會這樣的專業性學術團體,藝術家群星璀璨,除個別藝術家已經被推入市場以外,還有著更多的在學術、藝術和文化方面具有重要貢獻與影響的藝術家還沒有被大眾所關注。本著學術性、藝術性,文化影響力、持久性、風格等諸項因素的綜合評估,我們將征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的作品推薦給大家。本期我們特別推出查國鈞、陳墻、黃淵青、吳晨榮、許德民、薛松、趙渭涼、周長江 (按字母順序排列) 8位藝術家的作品。
三、上海新抽象的藝術特色
不同于歷史上的西方抽象藝術流派,上海新抽象傳承于西方的抽象藝術流派, 但同時又受到中國傳統哲學與審美、以及當代都市時尚文化、新觀念、新材料 與新技術的影響,因此上海的抽象藝術家更注重藝術本體的學術探究,作品在觀念上東方主義內涵與開放性并存,形式上更注重個人化的表現而呈現多元化 的特征、畫面制作精致、情感豐富而溫和,尤具有新時代城市文化的氣息。
四、上海新抽象的歷史文化價值與意義
隨著當代科技與文化的進步,藝術正進入新的時代,而自85新潮以來的上海新抽象藝術潮流,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時代出現的一種特別的藝術現象與流派,它 無疑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產物、亦是當代都市文明的一種藝術體現,而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抽象藝術在中國必將會越來越被人們普遍的接受,同時 從文化史與藝術史的角度,上海新抽象的出現,其中的代表性藝術家及其作品, 必將如同20世紀初最早出現于上海的中國早期油畫板塊,而存在于我們的歷史 文化中,存在于中國與上海的美術歷史中。

查國鈞 (b.1943) 《混沌系列 戰馬》
2005 年作 布面油畫 145×94 cm
估價:RMB 500,000-800,000
“以抽象語言述說東方神秘主義的故事”仍是我至今的藝術信條 - 查國鈞
查國鈞,著名抽象繪畫藝術家。1967 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1984-1985 年任教于上海大學油畫系;1984-1988 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美術學 院訪問學者。1988-1989 年加拿大溫尼泊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藝術家嫻熟地將中國傳統的繪畫和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中葉的西方美學結合在一起。在這些書法般的極富表現力的抽象畫里,其氣勢表現 出強烈的波動起伏,并如火山爆發般的光芒四射,象征著一種非凡的超越。在這里,虛與實交織在一起,遙遠和神秘顫動著去抓住宇宙間和 諧的實質。

趙渭涼 (b.1944) 《藍色》
2007年作 布面油畫 100x100 cm
簽名:右下角
估價:RMB 80,000-120,000
趙渭涼生于中國上海,現定居美國。師承上海美術學院孟光教授,1979年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曾在上海交通大學藝術系任教,赴美前其作品在全國和上海畫展中多次獲獎。1984年世界八大收藏家之一。
趙渭涼的作品被多處收藏,并與世界級現代藝術大師Christo、AndyWarhol、DavidHockney等多位世界級大師的作品一起巡回展出于多國博物館。1986年赴美,在芝加哥期間曾是北美中華藝術家協會創辦人之一。來美后,趙的畫風從新寫實主義轉變為后現代抽象主義,正方形的運用是他的作品特征,趙的藝術最大魅力所在即是東方的神秘融化于西方的現代感之中。1992年巨幅作品“國際語言第3號”被當時亞洲最高大廈香港中環廣場永久收藏。十多年來,趙的作品在全世界多處博物館,博覽會和畫廊展出,有28次個展和50多次聯展,將近400幅作品為世界各地收藏家收藏。

周長江 (b.1950) 《互補系列》
2002年作 布面油畫 53x46 cm
簽名:左下角
出版:總003期 p15,《中國抽象藝術》,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年
估價:RMB 50,000-100,000
周長江是中國當代抽象藝術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它的作品《互補系列 NO.120》在 第 1989 年第七界全國美展中榮獲銀獎,創建國以來第一個非具象作品的最高獎賞, 成為抽象藝術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互補》系列創作持續了三十余年,最初的“互補”是將男女兩種人形符號化, 并進行某種對立而平衡的空間構造,是一種形式語言上的設定。隨著男女兩種人形 愈趨模糊和抽象,“互補”最終進入了以某種形式關系探索為主的媒介自身的形式 試驗,我們可以從周長江的前期“互補”系列中看到這種“互補”的發展。而在周 長江近作中,則顯示了“互補”形式的擴延,有了更多向性的展現,分散和重組的“互補” 形式已是周長江藝術形式的最新思考,原來的中心空間被零碎化,而使空間再偶發的, 無固定圖形的任意組合“互補”。

許德民 (b.1953) 《發生與選擇·塵土押新》
2006年作 布面油畫 110x90 cm
簽名:右下角
展覽: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展
出版:p46,《抽天開象-許德民抽象藝術三十年 1986-2016》
估價:RMB 30,000-80,000
許德民,畢業于復旦大學,中國著名抽象藝術家(詩人、畫家、書寫藝術家、抽象藝術理論家),中國抽象藝術文化的先行者,中國抽象藝術學學科、抽象文化理論、抽象文學、中國抽象美術史創導者,開創 了中國抽象藝術文化的很多個“第一”。上海抽象畫會會長,《中國抽象藝術》主編,國家一級美術師,復旦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高研班許德民抽象藝術研修班導師。
曾任復旦詩社第一任社社長和詩刊《詩耕地》主編?,F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世界美學協會會員。抽象美術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其中,抽象畫《發生與選擇》參加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展,《天工開物·中國元素》參加50年首次上海美術作品進京展(2013)、上海美術作品進港展(2014)。
主要展覽: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展,2009年
上海美術作品進京展,2013年
上海美術作品進港展,2014年
”抽天開象“,許德民抽象藝術三十年北京展,2016年
”抽天開象“,許德民抽象藝術三十年上海展,2016年
”異號-上海抽象畫會學術展“,2018年

許德民 (b.1953) 《發生與選擇 NO.06-49》
2007年作 布面油畫 60x80 cm
簽名:右下角
展覽: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展
出版:總003期 p39,中國抽象藝術,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年
估價:RMB 80,000-150,000

陳墻 (b.1960) 《作品02-4》
2002年作 布面油畫 85x70 cm
估價:RMB 50,000-120,000
陳墻的作品是前衛的,那是一種真正的前衛,而不是被人在服飾、化妝、流行音樂等領域用濫了的 偽前衛,他的畫精致高雅,色彩沉靜而不失明麗,圖案是民族性的,但那種隨意性的鋪張又具有很 強的裝飾性,細看畫面中每個“細胞”的組成和聯接,會發覺他每一筆畫的非常用心,小筆觸是積 蓄著飽滿的情緒的。在他的線條中,看似如幾何形,但是于一頓一挫中、一揚一抑中、一合一并中, 勃發出生命的節律和對生命的感知,還有對世界的體驗。所以他不是一個冷漠的畫家,而他始終與 人文環境和藝術理想保持著共同的呼吸。
陳墻,生于中國湖南,1989 畢業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系;2007 獲德國 Insel Hombroich 藝術基 金會邀請赴德交流訪問;2011 獲德國 Insel Hombroich 藝術基金會邀請赴德交流訪問,現居上海, 職業畫家。
主要展覽:
“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藝術展,2001年
“CHINA CONTEMPOR 一半現代 東+西”,中國當代藝術展,2002年
“形而上2002”,上海抽象藝術展,2002年
“抽象新世銳”2002上海抽象藝術群體展,2002年
“形而上2003”,上海抽象藝術展,2003年
“念珠與筆觸”北京東京藝術工程,2003年
“上海抽象藝術大展 龍族之夢”,中國當代藝術展,2004年
“病,我們今天的藝術顯現“,當代藝術展,2005年
”《高檔貨-來自上?!贰?,上海當代藝術展,2006年
”七位畫家“,中國當代藝術上海抽象藝術大展,2006年

陳墻 (b.1960) 《無題》
2000年作 布面油畫 100x80cm
估價:RMB 60,000-150,000

黃淵青 (b.1963)《無題》
2002年作 布面油畫 120x90 cm
出版:A版08,《中國抽象藝術》,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年
估價:RMB 80,000-200,000
黃淵青,1963年出生于上海,1985年畢業于上??萍即髮W。黃淵青的繪畫著重于探索書寫性線條的表現力,現在的畫面表達比以往更具流動性和潛意識,每一筆線條作為生命的同一被賦予獨立的價值。他在繪畫過程中,不斷放棄自我,跟隨筆觸和色彩不斷地讓它自由生長與發展。他在一種近似「胡涂亂抹」又高于「胡涂亂抹」的純粹表達中,去挖掘一些真實和本質,這可以說是一種「元」寫作或繪畫的表達。
在以「寫」多于「畫」的表達中,藝術家與畫布之間,似乎有了不同于以往的一種關系。黃淵青并非想在畫布上去表現或塑造什么,也不是想要傳遞某種觀念,而是在反覆不斷地書寫、覆蓋與重寫的過程中,在畫布上投射出真實的自己。他對書法和繪畫,宣紙和畫布,對抗力和親和力,自發性與控制力,痕跡與隱喻之間悖論性的共存與融合的探索,展示出自己對于人生的看法以及作為一個人的精神強度
主要展覽:
”黃淵青個展“,東京Goto畫廊,2001年
”日本四人聯展“,2001年
”上?!?,仁川交流展,2001年
”形而上“上海抽象藝術展,2001年
”回到原處“,2001年
洛杉磯國際美術雙年展,2001年
”維也納 東+西“中國當代藝術展,2002年
上海當代藝術展,2002年
”像·相個展“,2003年
”像·相個展“,2004年
“形而上2005黑與自”,2005年
”異形與幻想“當代藝術展,2005年
”塑造的可能“,2005年

吳晨榮 (b.1963) 《流韻·愛情是藍色的》
2009 年作 布面丙烯 100×80 cm
估價:RMB 30,000-50,000
吳晨榮是一位致力于將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與當代抽象藝術的視覺語言相結合為探索 目標的藝術家。此作品整個畫面陳跡彌蒙、 洇漫浮動,細節豐富而微妙,氣韻生動,表現則灑脫自然、宛如一首清新而又意蘊豐 富的視覺抒情詩,具有濃郁的中國化詩意的抽象形式美感,完美的體現了具有中國傳 統文化身份的當代抽象藝術的視覺表達,畫面同時兼具歷久彌新的感覺。
吳晨榮 1963 年生,執教東華大學,上海抽象畫會副會長。自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抽象 藝術創作并至今,先鋒藝術《86 凹凸展》參展成員,從事抽象藝術與當代水墨的學術 研究與創作,撰寫與出版了上海第一本當代藝術評論專著《無畏先鋒——上海非主流 美術文化透視》,組織與策劃了《上海抽象藝術大展》、《另一種實驗——當代新抽象》 等諸多學術性展覽,參與發起并組建了上海抽象畫會,上海當代水墨學術沙龍。其繪 畫功底深厚,以多樣化的藝術創作形式表述其思想與理念,倡導中國文化的理念與當 代藝術相融合,是活躍于上海抽象藝術與當代水墨領域具有學術特質的重要代表性藝 術家。作品收藏:寧波美術館、韓天衡美術館、朱屺瞻藝術館,明圓美術館、海派美 術館、紹興柯橋美術館、馳翰美術館、匯豐銀行、中國銀行、瑞信藝術等

薛松 (b.1965) 《三亞玫瑰》
2006年作 布面綜合材料 80x65 cm
簽名:右下角
出版:A版26,《中國抽象藝術》,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
估價:RMB 80,000-200,000
薛松出生於中國安徽,為中國當代波普藝術主要代表之一。1988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1989年參加第二屆上海青年美術大展。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
薛松最初的藝術實驗始於1980年代。當時中國現代藝術運動如火如荼,波普藝術 (Pop Art) 等挑戰傳統美學的思想亦隨中國改革開放啟發不少中國藝術家。那時薛松開始嘗試創造新的藝術概念,一直努力尋找個人藝術的獨特性?!肝蚁胪黄浦袊鴤鹘y,並超越西方現代主義,說來容易,想要做到可就非常困難?!?990年,在畫室一場火災意外令薛松失去了所有,但卻成為了他繪畫生涯轉變的契機。在灰燼中,薛松發現了新的創作手法,他把燒焦的作品殘骸、書刊雜誌碎片以拼貼形式重組成新的作品,產生新的意義。從此,「燃燒」和「拼貼」成為薛松獨一無二的藝術語言,並由此創作了關於社會、政治、傳統、人文、時尚、審美等不同議題的作品。
薛松曾於上海美術館、西安美術館、新加坡 MOCA 當代美術館、日本上野森美術館等舉行個展。作品獲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德國波恩現代藝術博物館、瑞士尤倫斯藝術基金會、瑞士烏利·??耸詹?、比爾蓋茲藝術基金會、法國卡地亞藝術基金會、可口可樂公司亞太總部、摩根大通銀行亞太總部、瑞聯銀行(UBS)等國際重要收藏家收藏。
電話:021-32558111
傳真:021-32558666
官網:www.22csj.com
郵箱:jhpmgs@126.com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延安中路1111號延安飯店南苑。
*圖片版權歸上海嘉禾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